《桥下》以桥洞为意象,勾勒出都市边缘群体的生存图景与精神困境。歌词通过潮湿的砖墙、昏暗的灯火、流浪者的旧吉他等细节,构建了一个既具体又隐喻的灰色空间。桥洞既是物理上的栖身之所,亦是现代人内心疏离感的象征——那些被主流社会忽视的个体,在此处短暂停泊却始终无法真正融入洪流。歌词中反复出现的“水流声”暗喻时间与生活的持续性冲刷,而“拾荒者的口袋装满月光”这类矛盾修辞,则揭示出卑微境遇中依然残存的诗意渴望。破碎的广告单、生锈的硬币等物象,拼贴出消费社会下的失落与挣扎,同时折射出对物质主义的隐性批判。结尾处“桥洞吞下所有回响”的描写,暗示了边缘话语被湮没的常态,但黑暗中未熄灭的烟蒂又保留着微弱抵抗的火种。整首作品并非停留在悲情叙事,而是通过冷峻的观察呈现了一种存在状态:人们在裂隙中寻找光亮,在漂泊中握紧尊严,尽管回声终将被吞没,但存在的痕迹始终与沉默对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