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皆非》以冷冽的笔触勾勒出当代人精神世界的荒芜图景,用意象的碎片拼凑出存在主义的生存困境。歌词中反复出现的"破碎的镜子""干涸的河床"等隐喻,暗示着现代文明表象下灵魂的支离破碎,那些看似完整的生活背后,是情感共鸣的永久性断层。昼夜交替的意象群构成时空循环的牢笼,人们在机械重复中逐渐丧失痛感,连眼泪都变成"结晶的盐粒",这种异化状态直指消费时代的情感荒漠化。副歌部分"所有答案都变成疑问"的悖论式表达,揭示后真相时代认知体系的崩塌,当所有价值判断都失去坐标,"对错皆非"便成为最清醒的绝望。城市霓虹与荒野星辰的意象并置,暴露出科技文明无法填补的精神鸿沟,而"我们"这个复数人称的刻意使用,将个体孤独扩展为群体性失语。结尾处"在遗忘之前先被遗忘"的宿命式宣告,完成了对存在荒诞性的终极诠释,那些未被说出的部分,恰是歌词留给时代的沉默证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