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空虚》以冷郁笔触勾勒现代人精神世界的荒芜图景。歌词中反复出现的“霓虹”“回声”“数字洪流”等意象,构建出被科技包裹却逐渐失温的生活场景。电子屏幕的冷光与记忆中泛黄信纸形成刺眼对照,暗示物质丰裕时代情感联结的异化。副歌部分用“装满风的容器”比喻心无所依的状态,喧嚣人潮与个体孤独形成戏剧性反差,揭示群体性精神困境的深层症结——当外界刺激持续填满感官,内心反而因过度消耗而产生情感钝化。歌词通过“沙堡坍塌”“雨打窗棂”等易碎意象的堆叠,展现现代人试图用即时快乐填补存在性空虚的徒劳,最终指向一个哲学性诘问:在信息爆炸的世纪,为何人类比任何时代都更迫切地寻求共鸣,却更难建立真实的精神栖息地?这种悖论式困境正是作品试图叩击的时代回音。